首页 > 养老院行业动态  > 养老院行业动态
返回

外资进入中国养老产业的特征有什么?

来源:www.cmyix.cn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2日
   外资进入中国养老产业的7个运作特征。下面随养老院的小编来看看。
   1、主要瞄准养老市场
   从已开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来看,外资主要瞄向养老市场:
   如凯健国际位于上海的2个项目,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收费,人均每个月一万元左右;星堡中环的收费采取了“月费涵盖全包式”,即除了一次性5万元左右的入住费外,每月费用从7100元到3万元不等;青岛的大阪长寿控股公司日式老人公寓,入住押金高达200万元;泰康之家.燕园入住起步价20万元。
   2、进入介助介护养老市场
   根据年龄及身体机能,养老客群一般分为四类:活跃老人、独立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由于介助、介护市场服务难度大、风险高,国内企业目前还不愿意触碰这块领域,导致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都是面向活跃老人和独立老人,而在照料介助、介护老人方面目前仍有所缺失。外资机构凭借丰富的服务经验,进入这两大细分领域,如术后老年痴呆市场、中风后遗症护理市场等,这成为他们发挥优势的空间。
   3、渗透90%的居家养老市场

   基于中国90%的老人居家养老的国情,外资机构非常关注这块市场,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美国Fortress和复星集团开始进军居家养老市场,将美国的家庭护理管理体系引进中国,服务范畴包含评估、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医护服务和医师健康宣讲教学等,另提供术后护理套餐和其他居家护理服务。


   4、利用旧设施改造
   为减少前期的开发投入,外资机构常利用旧设施改造成养老机构,如星堡中环项目由复星集团收购的一栋商办物业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上海礼爱颐养院是将协通集团曾经运营的度假村酒店重新改修而建的;大连日托中心项目是把大连市的一家公建养老院进行适老化改装而成的。盘活旧有设施前期不需要投入土地成本,并且可以降低建安成本,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从而能够大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成为外资机构追捧的模式。
   5、加速连锁扩张步伐
   外资机构想进驻中国市场的愿望日益强烈,大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全国迅速扩张。日本WISNET早在2004年正式进军中国老年人居家护理市场, 2011年,公司又在大连开业养老服务中心,目标是今后在东三省建设600多处类似的养老服务中心。日本RIEI于2011年在北京开设礼爱老年看护服务中心,于2013年在上海开业上海礼爱颐养院,今后3年的目标是“以中国为中心,增设20个海外的养老服务中心”。
   6、与本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除了以直接投资开发的形式进入中国养老护理市场,更多外资正在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法国Colisée其进入中国后建设的项目落地广东,Colisée负责提供养老机构的设计、运营及服务,中国方面则负责提供土地、养老机构建设。法国Orpea于2017年与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合作,落户长沙北辰国际健康城,为项目提供国际养老健康技术和管理资源。
   7、衍生产业紧跟布局
   养老产业涉及领域比较广,除了核心环节的养老服务业以外,上下游的医疗设备供应、健康食品供应、护理人员培训等配套产业,也是关键环节。外资也加紧布局中国的养老衍生产业。日本护理器械界的日医学馆从2012年在上海市成立合资公司,并首先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销售轮椅等护理用具,2017年3月财报公示销售额已达到2766亿日元。

相关文章